「一個技術發展不會憑空出現,30年前致茂從電力轉換開始耕耘。當初所謂的大功率是10千瓦,同時用10個電磁爐,現在是300千瓦,300個電磁爐,下一代做的是1000個電磁爐」。致茂電子研展處副處長莊周毓一語道破致茂在這35年間的快速成長。
從集資50 萬元起步,到2018 年,成就一家年營收直逼 170 億元的公司,花了35年的歲月,致茂爬上了自動測試設備龍頭的寶座,任誰也想不到,這番大業卻是從泡茶泡出來的。
致茂的創業是個傳奇,提起當初創業的源起,就連致茂董事長黃欽明也忍不住笑開懷,有次剛好有個死黨從美國回來,於是三五好友約好聚聚,席間談到何不趁著大家年紀都輕、才 30 出頭,就一起創業,就算失敗了,也還來得及回去吃頭路,於是這四個交大電子工程系的高材生湊足了50萬元,從電子零組件外貿起家。
沒想到開業沒多久,就碰到了石油危機,吃了癟的四個人,只能一起泡茶解悶並尋求轉型之道,突然曾在飛利浦任職過的黃欽明靈光乍現,想到曾經拜訪過測試儀器的客戶,產品毛利還不錯,何不轉型做測試儀器,於是各個工作站和研發單位都需要的「 視頻信號圖形產生器 」,便成了致茂的成名作,順利為四個人賺到了第一桶金,也墊定了致茂以自有品牌"Chroma"暢行自動測試設備業界的基礎。
現只要是需要量測的地方,不論是電動車、綠能電池、LED、太陽能、半導體/IC、光子學、平面顯示器、視頻與色彩、電力電子、被動元件、電氣安規、熱電溫控、自動光學檢測、智慧製造系統、潔淨科技、智慧工廠,不論是歐、美、日、韓、中國及東南亞,「Chroma」一直是量測產業的指標。
從能源短缺中看出新藍海
談到致茂的成功,黃欽明曾經很有感的說,創新不是在摸索,而是要掌握契機,必須要能很快地抓住世界流行的技術。
一直跟著時勢亦步亦趨前進的致茂,早在2014年就相中了能源短缺是長期趨勢,並推測能源短缺勢必會造就綠能產業興起,不管是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車、PV inverter(太陽能光電轉換器)或是儲能型電站未來都大有可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勢必要有優質的儀器輔助,據此推估量測儀器在綠能產業應該大有市場。」致茂說出了心裡的盤算。
屬行動派的致茂2014年才剛有了發想,當年6月就向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提出了「高功率雙向電能測試儀開發計畫」的研發補助申請,同年10月即通過了第一階段的審查。
致茂電子產品企劃處副總經理周晏加提及計畫申請的緣由,他說,「致茂一直和國內相關單位包括產官學合作密切,也希望自己開發的產品能符合國家需求,如果還能申請補助,何樂而不為?有了補助,預算上的壓力就可以減輕很多,畢竟研發投入的人力非常龐大」。
不可諱言,過程中,產業發展署提供了很多的協助,特別是意見的分享,致茂還特別根據產業發展署提供的意見,列出了4個技術指標,從而大幅降低了功率模組的噪音,也透過魚骨圖來做分析,藉以找出問題。
周晏加笑說,「當時國內還沒有人成功開發過大型功率產品,該如何開發,難度甚高,也花了不少時間。」所幸期間有產業發展署委請的審查委員會定期來查核進度,引領著致茂就委員列出的審查點逐一克服,經過一再的測試,致茂終於摸索出方向,並將大功率模組的迴路設計成雙向,不但可以充電,還可以將電回放給台電,且轉換效率達到90%。
原本對轉換效率還算滿意的致茂,沒想到審查委員會以90%未能達到業界頂尖為由,要求調整到92%,這對致茂來說,可又是一大挑戰,畢竟要增加轉換效率就必須往內再壓縮,就連設計想法和零件都得要跟著修改,但好勝的致茂最終還是被「比業界再高一點點的標準」說服了,決定向「不可能」挑戰。
儘管過程十分艱難,但周晏加笑說,儀器為工業之母,對比致茂上百億的產值,客戶產值更高,動輒好幾千億元,中間容不得一點差錯,也因為這份堅持,讓致茂的研發一直走在最前面, 2017年開發完成的成品迄今,仍是單一功率模組中功率最大的,去年致茂甚至還靠著這項產品,入選了台灣精品獎。
讓一加一不止於二,多元應用點石成金
除了電池模擬器的既有市場外,致茂也以此技術為基礎,發展出更多元的應用,好比針對車廠推行的電池包測試方案,雖然此方案目前尚未主推到市場,但事實上,日本已經有些車廠採用了致茂的方案。其他主流車廠如福斯、奧迪體系,致茂也都主動接觸並提出測試方案,如果順利,明年第2代產品就會誕生。
看來這項研發計畫,致茂開發成功的不光只是一項產品,而是一項新事業,而且這項新事業現也開始開花結果了,這些都是致茂當初接觸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時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