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與資訊科技產業如何強強聯手,助攻全台智慧醫療轉型智慧?
圖 / 從代工腦升級成服務腦,產創平台幫助企業轉變思維模式,創造品牌價值。
醫療器材是個整合跨領域技術的產業,目前全球各國對於醫療器材產業分類歸屬並不相同,臺灣醫療器材產業被歸屬於生技產業下,但是回首40年前,政府就開始計畫扶植臺灣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發展。
在政府支持下,臺灣醫材產業自1985年後開始快速成長,大都以外銷為主,1985年至2000年是臺灣醫材產業發展第一階段,此時醫材業者以代工為主,生產技術門檻較低或大眾化醫用耗材類產品,但臺灣醫材業者努力提升技術能量和發揮創意,拉高市場競爭力,例如全臺最大醫療手套商禾寶醫療器材集團,在1995年推出全球第一支可降低過敏及傷口感染風險的無粉醫療手套。
自2000年開始,臺灣醫材產業進入第二發展階段,因美國醫療保險擴大給付範圍,部份居家醫材也能申請保險給付,相對帶動整體市場需求成長,以及臺灣在機械、電子等製造業累積多年技術和能力,也在研發創意商品化上有豐富實作經驗,兼具優良品管能力與高性價比優勢,投入醫療器材開發相對事半功倍,因此出口品項開始往醫用傢俱和居家用醫療器材;隨著此類醫材產品的發展相對成熟,許多廠商紛紛採取臺灣研發、海外製造的佈局模式,以降低勞力成本,提高供應管理效率及成本控管能力。
臺灣醫材產業生態鏈在第二個發展階段累積的能量,讓臺灣廠商有更大的信心投入技術跨域整合需求度較高的醫材產品,推動臺灣醫療器材產業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包括隱形眼鏡、糖尿病試紙、血糖監測設備等,逐漸成為臺灣優勢出口產品,尤其隱形眼鏡的成長更是快速。
自1985年至今,臺灣醫療器產業累積了多年的產品製造與製程開發經驗,建立起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供應鏈及產業聚落,在良好的產業基礎下,臺灣醫材產業正邁向新的階段,新興產業以植入式、介入式治療及高階診斷設備為主,例如手術治療、骨牙類醫材及醫學影像設備等醫療器材,逐漸帶出新一波的出口成長動能。
圖/自代工轉型為經營品牌,讓行銷全球60餘國的雃博公司,成為西班牙、德國和英國預防褥瘡氣墊床市占率前二大的品牌。
近三年受到AI技術在醫療領域蓬勃發展的影響下,臺灣廠商開始開發醫療AI軟體醫材,或是結合AI技術的智慧醫材設備,像是晉弘科技自行研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輔助診斷軟體;聿信醫材開發AI連續輔助聽診系統。
在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簡稱產創平台)」始終扮演著輔助者的角色,如臺灣電子業大廠佳世達科技2014年成立明基透析科技,成功研發出臺灣第一台智慧型洗腎血液透析機,還有從代工轉型品牌的雃博在2019年推出智慧型陽壓呼吸裝置暨醫病聯網系統,都是藉助產創平台力量,實現產品轉型的目標。
「當初明基透析想要研發智慧型洗腎血液透析機的原因,就是希望建立自己的生態鏈,避免受到國際透析機(即洗腎機)大廠改變商業模式的影響。」佳世達科技醫療器材事業群總經理黃士修表示,當一個新的企業要進入醫材產業,資金、技術、法規及市場需求,是成功與否的四個關鍵,而產創平台在落實法規遵循上,為明基透析提供非常大的協助。
圖/佳世達科技總經理黃士修表示,產創平台是縮短企業自行摸索歷程及加速跨越門檻的關鍵。
明基透析從透析器開始跨出醫材布局第一步,並與義大利公司技術合作,取得品質穩定的原物料和生產技術支援,2018年開始成功的進入各大醫院使用,但推廣過程中卻遇到大挑戰。黃士修提到,製造經驗和能力要自行研發生產一台洗腎機不難,難的是如何讓洗腎機做到合法合規且安全,需要政府端的醫療專業知識協助,縮短自行摸索的歷程。
為了不受制於大廠,明基透析萌生自建生態鏈的念頭,希望挑戰技術門檻更高血液透析機,打造一條龍式的解決方案,而產創平台協助則是加速明基跨越門檻的關鍵,目前,明基血液透析器,已經取得多國上市許可,整體產值營收挑戰上看新臺幣50億元。
雃博30年前成立時,就聚焦在醫療器材領域,董事長李永川說,「透過參與產創平台,讓雃博內部由上到下所有同仁的思維模式都跟著轉變,從代工腦升級成服務腦,如此才能真正創造品牌價值」。
圖/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透過產創平台,讓雃博內部由上到下所有同仁的思維模式都跟著轉變,從代工腦升級成服務腦,如此才能真正創造品牌價值」。
藉由官方與學研界的人才、技術及資源,加速雃博產品轉型。李永川提到,雖然產品設計本身是由雃博主導,但在產品從設計進到落地製造階段過程中,藉由審查委員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可以從不同面向來提醒雃博應該思考的重點,而這些常常是產品研發人員容易忽略的盲點。
李永川表示,產創平台是很成功的政策,確實可以幫助臺灣企業實現產品及技術升級、爭取國外大廠的代工訂單、轉型經營品牌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