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日常生活隨手做起,帶動下一個藍海商機?帶你一窺台灣紡織業遠東新世紀如何把垃圾變黃金。
圖 / 塑膠回收機台。張智傑攝
相較於其他國家,臺灣人比其他國家更熟悉「循環經濟」。臺灣在1970開始啟動第一波產業升級,以鋼鐵、石化等重工業著手,進入1980年代,紡織、製傘、塑膠射出等傳統製造業起飛,也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開始輔導業者發展管末處理的污染防制技術,並協助廠商建立「清潔生產」概念,整合工業區資源,將廠商以系統性方式匯集到同一廠區,讓廠區內工廠的廢棄物再利用,這種做法就有了後來循環經濟的概念。
於1990年,臺灣開始第二波產業轉型,電子業接手傳統製造業,在此環保議題逐漸受到社會重視。首先成立環保署,緊接著產業發展署啟動廢棄物減量五年計畫,行政院再設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永續會)」,環境影響評估法、公害糾紛處理法等各種環保法規陸續被制定,企業端也開始導入國際環境管理系統ISO14001,至今已成為企業的基本環保標準。
於2000年臺灣成為科技重鎮,半導體、資通訊的臺灣廠商的研發能力與出貨量都位居全球產業領導者,但臺灣地域狹小,90%以上的原物料與能源都倚賴進口,過去幾年常出現水庫的水位不斷下降創新低,為了解決自然資源不足問題,同時兼顧產業發展,臺灣多種環保法條相繼上路。
於2010年後,CSR企業責任意識抬頭,2012年產業發展署推動綠色工廠標章,之後循環經濟概念也在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的綠色主題下成形,在政府法律與政策的支援下,臺灣的資源回收機制成型,且制度完善。
臺灣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案例相當多。例如半導體封裝大廠日月光,與廠商合作研發出對環境友善,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技術,用以提煉廠內的金屬廢液,此外作為封裝大廠,日月光在封裝模塑料膠餅壓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邊料,這些邊料可精煉為二氧化矽,用於輪胎或鞋類底部,提升抓地力。
臺灣紡織業遠東新世紀公司是全球回收聚酯粒龍頭廠商,將回收的寶特瓶製成可與PTA (純對苯二甲酸)與EG (乙二醇)聚合的原生聚酯粒,品質良好的聚酯粒可抽絲成為衣物上的纖維,新光合成纖維(新纖)在早年就成功研發出回收聚酯粒抽絲技術,並在2004年就供貨給全球運動大廠做成排汗運動衣。
臺灣雖有長期經營的資源回收產業為利基,但業者要轉型至循環經濟仍不容易,淨寶化工總經理黃建銘指出,「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簡稱產創平台)」資金挹注與專業協助,對正值起步的臺灣業者是莫大助力。
圖/淨寶化工是臺灣指標性的循環經濟大廠,核心業務是半導體製造,黃建銘表示,臺灣廠商的循環經濟產業的實力雄厚,無論是技術深度或應用廣度都可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以淨寶化工2018年申請的專案為例。將該公司客戶的廢硫酸精煉出硫酸鹽類,緩解臺灣廠商此類產品的進口壓力,淨寶化工在產創平台的支援下,同時獲得研發補助與專業技術的協助,以巢體設計陽極膜取代過去的陶瓷板,將電解效益從以往的70%一舉提升至80%,換句話說使用同樣的電量能提高10%產能。
在執行產創平台計畫過程中,淨寶化工順利完成過硫酸鹽類的生產研發計畫。黃建銘提到,過去全球僅有美、日、中三國生產過硫酸鹽類,臺灣廠商必須仰賴進口,現在淨寶化工的產能已可滿足臺灣市場的多數需求。在審查委員的建議下,淨寶化工計畫將氫能進一步純化並儲存,近期剛啟用的廠房中,產線鍋爐就會利用氫氣助燃,形成另一個資源循環再利用。
而談到鋒霈初期就申請產創平台前身的主導型計畫,在計畫團隊與審查委員的協助下,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一路精進,近期申請的計畫則是「氫氟酸轉製冰晶石技術」。
圖/氫氟酸轉製冰晶石技術對產業助益相當大。
總經理盧宗隆表示,氫氟酸轉製冰晶石技術對產業助益相當大,在產創平台協助下,鋒霈於2013年完成氫氟廢酸液轉製冰晶石設備的原型機,並於同年成功產出純度高達94%的冰晶石,在技術持續精進下,純度不斷提升,於2017年已可達96%,符合CMO高標準產品。
現今,鋒霈的氫氟廢酸液轉製冰晶石設備已被半導體、面板廠等科技大廠導入使用,未來除了持續提升冰晶石純度外,也將強化海外布局,透過模組化設計讓此設備更容易安裝、維修,協助海外客戶在啟動循環經濟機制的同時也能降低營運成本,共同創造綠色未來。
圖/鋒霈總經理盧宗隆表示,在產創平台協助下,鋒霈不只能協助海外客戶在啟動循環經濟機制的同時也能降低營運成本,共同創造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