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周年生日快樂!當你人生半百時,你會想送自己什麼生日禮物呢?不同於別人買禮物,辦PARTY狂歡,集盛選擇送給自己的禮物則是技術升級,而相中的則是當時最紅的3D列印技術。
從小型假撚廠起步,僅月產加工絲50 噸,至1997 年,加工絲量已經突破7,000 噸,創立於1969 年的集盛實業一躍成為國內主要大型專業假撚廠,即便在業界已擁有了領導地位,但集盛還是不改初衷,既不和上游供應商爭利,也不走價格競爭的路子。
「如果是你,身為一家必須跟別人購買原料的專業假撚廠,你會怎麼做?」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削價競爭時,集盛常這樣捫心自問,很多人勸集盛「與其苦撐,不如就跟上游供應商砍砍價,大家共體時艱!」但對供應商心懷感恩、堅持不向上游供應商砍價的集盛,寧可選擇一條難走的路,也因為這個緣故,集盛在1999 年,由聚酯加工絲跨足到尼龍業發展,生產尼龍絲及尼龍粒,2004 年又大手筆擴建尼龍聚合廠,這才站穩腳步,轉型成全球主要尼龍粒大廠,只是沒想到靠著這次轉型,也意外墊定了集盛跨足3D列印材料廠的根基。
一直很關心新科技發展的集盛,在2014年風聞科技部有心推動3D列印的技術發展,也跟著撩落去。集盛實業總經理蘇百煌直言,「這是一個機會,是未來的趨勢、必須要去進行」,但很可惜的是當時3D列印技術還不成熟,不論是列印技術、控制軟體、材料開發都還有待加強,就連印出來的東西也只是好看、好玩而已,集盛心想要點石成金必須要朝向實用化、工業化發展,這樣才有技術落地的機會。
即便集盛覺得3D列印市場很有機會,但畢竟要另闢戰場,所費不貲,所以一開始,集盛也只做些先期的研究和開發,後來湊巧碰上政府大力推廣,心想如果可以自身的核心技術,和政府的政策驅動力相結合,再拿到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的資金輔助,應該很有機會跑在前面,遂興起了向產業發展署申請「3D列印用尼龍線材開發」研發補助的想法。
圖/集盛實業總經理蘇百煌
下血本做研發,找出使用上的盲點
有了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的奧援,集盛放心大膽的投入研發。為了做出優質的3D列印用尼龍線材,集盛不僅親自跑到商場、展覽會收集各式3D線材,還買來各式不同品牌的3D列印機做實測,藉以找出機台與線材在搭配列印時可能發生的問題,做為日後開發線材的改善依據。
但受限於3D列印風潮才剛興起,各家廠商為了搶得先機,推出的機台與線材品質良莠不齊,很容易中途斷料,或是成形不良,出現毛邊、牽絲與層階位移等問題,必須要有高品質的線材搭配溫度與速度控制穩定的機台,讓吐出料順暢連結,才有機會挑戰高難度的鏤空、斜面、串聯等立體結構。
於是集盛又花了很多時間,將尼龍材料的熔融流動性做好,同時也從中磨練出.stl的3D圖檔列印參數設定技巧,甚至連基本機台維修能力也都自備,在軟硬體都要兼顧的情況下,「光是要找出客戶使用尼龍線材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就花掉了集盛近兩年的時間」。
蘇百煌說,尼龍材料本身就具有吸濕性,空氣中的水氣會透過原本線料包裝用的透明袋滲進來,使得乾燥的尼龍吸濕,造成印出來的東西會起泡,為此集盛特別將既有包裝改成不透濕的鋁袋,甚至還推出尼龍線材專用的保存箱,不但大大提升了尼龍列印件的外觀,也凸顯出尼龍的透亮質感。
經過一再的試煉,集盛終於成功開發出3D 列印用的尼龍線材,且不論是線徑3.00mm是1.75mm兩種規格,集盛都有能力開發。
2016年集盛將產品正式推上市場,剛開始主推台灣市場,為建立品牌的信賴感,集盛還特別開設了Z3D網路平台,除了做線上行銷外,也提供線上教學,客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在網上發問,互相討論,做經驗傳承。
有了台灣的成功銷售經驗做基礎,集盛現也著手透過經銷商佈局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隨著工業用3D列印線材需求逐年增加,集盛Z3D尼龍線材的銷售量也跟著升溫,蘇百煌指出,2019年前三季銷量年增率達33%,顯示市場對集盛工業用3D列印線材的興趣和使用度都在持續提高中。
朝更高階進軍,成功永無止
為了拉高產品應用的檔次,集盛近年積極朝向醫材、運動用品、汽機車改裝市場發展,也持續與業界合作,目標是可以依照各產業需求、客製化開發出具功能性及差異化的工業用3D列印材料。
以今年為例,集盛就新開發出「碳纖維尼龍線材」,還透過合作夥伴在日本大阪「次世代3D列印展」中亮相,初嚐3D列印成果的蘇百煌笑說,集盛跨足3D列印,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確實幫忙不少,「現在就算沒有人在後面鞭策,有了第1代的成果,集盛還是會持續開發第2代、第3代的新材料」,展現出集盛在3D列印市場的企圖心。